你所在的位置: 首页> 新闻资讯

重庆琴诗书画才女聂晖出席国际古琴论坛并作主旨发言

2017-05-27 16:07:10来源: 中艺国际传媒0 条评论

【摘要】 中国琴诗书画才女聂晖应邀出席“国际古琴论坛暨音乐会”。

    音色深沉,余音悠远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伯牙、钟子期以“高山流水”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

    ……

 

    古琴,三千年以上历史,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,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“琴棋书画”之首。

    2017年5年20日——21日,“国际古琴论坛暨音乐会”在中国台北举行。中国琴诗书画才女聂晖应邀出席,并作《琴与诗书画的相互影响与实践》主旨发言。

    美国纽约琴社、中道琴馆馆长袁中平,浙江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、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徐君跃,日本古琴家西文仲,法国巴黎第八大学音乐系民族音乐部博士,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副教授孙俊彦,中国音乐学院博士、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古琴专业老师张雅婷,斫琴大家林法、程惠德、郑德宣,台湾古琴学会会长黄鸿文、古琴世家传人徐乐奇、西湖琴社理事刘恒等众多琴社社长、琴家参加了论坛和演出。

    聂晖女士在发言中指出,《易经》曰“形而上谓之道,形而下谓之器”。能够载道的器被褒扬为“道器”,不能载道的器则被贬斥为“奇技淫巧”。古琴在中国古代是圣王之器,是士大夫、王公贵族弹奏的载“道”之器。所以琴诗书画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,亦是文人标配,成为“文”与“雅”的代表。琴冠众艺,但琴与诗书画也是相互影响,相互增益。

    论坛之后的古琴音乐会上,聂晖以清代乾隆年间的丝弦琴演绎了极富元人意境的《山居吟》,山为屏,水为带,空山幽谷,白云深处,茅屋掩映……

    这次论坛共邀请了四位专家作主旨发言,袁中平先生作《琴曲梅花三弄的音乐结构概论》主旨发言,徐君跃先生作《中国古琴现状》主旨发言、孙俊彦先生作《明代礼乐中的古琴理论与实践》主旨发言,聂晖女士作《琴与诗书画的相互影响与实践》主旨发言。

    琴与诗书画也是相互影响,相互增益。聂晖在论坛上特别阐述了这一现象、原因及如何实践运用。首先,琴与诗合。诗以琴为文人象征,众多诗中出现爱琴、奏琴、琴形、琴音的描绘,以增加诗意和文气。《诗经》中就有8首涉及琴。诗之平仄韵律亦与弹琴中右手勾、挑指法的阴阳、左手绰注的变化相互影响。而琴亦以诗为意境和唱词,唱词改变,意境就迥然不同,如《关山月》本是移植于山东民间小调《骂情人》,而后将李白的《关山月》作为歌词,刊于《梅庵琴谱》,由原来的男女打情骂俏的风格转换成为辽阔悠远的边塞、苍茫云海下戌边将士思乡的意境,前后趣味不同,高下立见。同时,琴曲的名称大多是取诗的意境,如平沙落雁、高山流水、鸥鹭忘机、梅花三弄……。即便是没有配词的琴曲也是寄托着诗的意境而生发的,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诗词给了琴以灵魂,琴给了诗以意像。著名琴家龚一先生倡导多读诗词以理解琴曲。聂晖女士与谢飞东先生合作,为传统入门曲《仙翁操》重新集句填词,以改变其从头至尾“得道仙翁”单调、重复、难解的意境。她还将古琴《练习曲四》命名为《听雨》并填词,丰富了琴曲的意境。

    其次,琴与书合。最早的古琴谱为文字谱,由文人琴家抄录而成,本身就是书法作品。如《碣子调幽兰》,与当时的唐人抄经具有同等书法艺术价值。唐代出现了减字谱,也是由汉字简省后组合而成,一眼望去仍具强烈的书法之美,所以手抄琴谱成为价值很高的藏品。至于书法中书写琴的诗文亦不必多言。古人还在琴的底板上书写琴名、琴诗、打上印章,既增加了外形的书法审美,也增加了内在的文化气息。至若琴的韵律节奏更与书法的章法节奏息息相通。聂晖以自己创作的《抚琴诗》书法作品为例,讲解琴与诗、书、谱的融合与意境互通。

    第三,琴与画合。传世名画与当代画家都爱以琴入画,如宋徽宗《听琴图》、傅抱石《平沙落雁》,山水画点景人物或抚琴、或携琴,或呈琴,尽显高人雅士之风。聂晖以自已创作的《山水清音》水墨画为例,讲解了画如何以琴为意像表达文人情怀。同时,琴又以画为空间意象,以轻重疾徐营造画面感,增加琴的意境……南朝谢赫提出“绘画六法”中第一条“气韵生动”后被北宋琴家成玉礀《琴论》作为琴的审美要义,由此实现了:琴从“声多韵少”变成了后来的“韵多声少”,追求空间意境,形成了以“轻微淡远”为上的艺术理论。

    聂晖主旨发言《琴与诗书画的相互影响与实践》得到了与会专家、学者、演奏家的高度评价。

附件下载:

更多>>公告通知
更多>>相关协会